缘起
我在这里记(纪)录(念)一下,我,20+没护肤过的存在是如何守住钱包的同时开始护肤的,谨以此文督促自己爱护皮肤健康,同时留下笔记为后来人。需要注意的是,我会引用一些YouTube内容,因此阅读本文需要具备浏览互联网的能力。
自称自己从没护肤也不是夸张。作为一名女性,我很少对刻板印象中的“女性专属”行为感兴趣。比如往脸上涂涂抹抹。在写下这个句子时,我还从未空瓶过任何一个护肤品、保养品,包括你我小时候妈妈给买的大宝SD蜜,我甚至懒得洗脸。与此同时我还是一个不会坚持的人,我的任何兴趣坚持不超过两个星期。这也就导致了,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正值二八年华的我突然摸了摸脸,然后哀嚎——“啊我的皮肤怎么连我妈都不如啊!!!”
起初我是突然对校供JK制服重拾了兴趣。虽然我是女大学生(现存),但是在年龄上我就输了JK,不免想通过化妆换头术实现装嫩行为。咨询了象友之后我才知道,像我这种完全没保养过的纯天然皮,直接糊化妆品上脸要么适合的选择范围少得可怜,要么对皮肤也有伤害(废话,化妆就是在伤害皮肤)。我被迫走上了这条花钱如流水的不归路,从此余额是路人。
了解自己
肤质
面部肤质分为油性、干性和中性三种,并且只分为这三种,它们唯一的区别是皮脂腺分泌油脂量,很好理解。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80%的人类都是油性肌肤。什么“混油”、“混干”,对不起哈你们都是油性肌肤。
中性肌肤当然是基因里自带的最好的肤质,妈生好皮,这一点毋庸置疑,市面上所有正规渠道的保养品都适合。
干性肌肤的特点是油脂分泌量过少,甚至连头发都不爱出油,皮肤看起来很薄,毛孔很小,也算是天生好皮。干性肌肤的人爱长皱纹,比较需要肤感滋养的护肤品,适合以油养肤,推荐使用角鲨烷。
油性肌肤的困扰是油脂分泌会旺盛一点,所以很容易起痘,油痘肌就是我本人。所以选择护肤品时要额外注意尽量选择含水量多一点、质地清爽的护肤品。说实话就算不是油皮,把油糊在脸上也是很折磨人的。来自皮肤科医生的建议是,油性肌肤人士尽量不要用发油,因为脸上和头皮分泌的油脂量其实是一样的。
注意:没有敏感性肌肤!没有敏感性肌肤!皮肤敏感说明皮肤生病了,请去看医生。以及,大部分觉得自己皮肤敏感的人都是无病呻吟,你很有可能健康得很,只是某个护肤品和你的皮肤打架而已。
肤色
自认为是冷黄皮,并且肤色极其不均,黄二到黄四都占了,所以也选不到合适的粉底液,除非多个色号分部位混着涂。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放弃了学习彩妆。有些事情天生就强求不了,除非我换头。
耐受性
油性肌肤,看起来皮肤就很厚很耐操,所以是个城墙皮,可以肆意刷酸。只在太冷/太热的时候脸泛红,油热湿交加的时候起过一次疹子,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过敏。这不废话,我都没在脸上涂过什么东西。
干,还是干?
此“干”非彼干。衡量你的皮肤有两个维度,油脂分泌多少与皮肤是否缺水。这两点是没什么关联性的。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干性肌肤,实际上只是缺水,皮肤太渴了而已。尤其是如果你在脸上找到了平行的小细纹(不是肌肉与肌肉之间的大皱纹),你的皮肤很有可能缺水。但是,先不要着急擦保湿乳液!
起初我在探索自己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干性肤质,因为我也四天一洗头也没什么问题啊,皮肤也确实干得要死。按照一些营销号的标准,别人洗完脸什么都不擦二十分钟左右开始出油,我四十分钟五十分钟一个小时都不出油的。但是我脸上十多年痘痘也完全没消停过啊,这让我很不解。后来我才发现我的标准完全错了,油的同时可以缺水。
伪科学,内油外干
没有什么“内油外干”,一个油性肌肤的人皮肤如果摸起来干干的,很可能是因为脸上有螨虫。我用了一小段时间的护肤品和除螨产品之后发现这种“内油外干”的现象没有了。内油外干并不是好现象也不是一种正常的肤质,如果你常年长痘但是皮肤摸起来干干的,请除螨。
护肤三大原则
我知道我在说废话,但是我还是要说。因为很重要!有时我逛淘宝逛着逛着就失去了初心。
不要冲动消费
你的钱只有这些,高性价比是最大奥义。不要看到一个产品好评如潮就觉得它好,很可能只是刷单刷得不留痕迹,文案写得真实可信。
精简护肤,理性护肤
做成分党固然好,但是不要试图把七八种关键成分堆在你的脸上。每一个成分对皮肤来说都可能是一种刺激。堆叠很多成分也会让护肤品吸收效果下降。
坚持
不求迅速起效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不如你坚持一年每晚擦A醇产品再来看这句话?
护肤品的心机选择
包装
护肤品、化妆品是暴利行业,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。举个例子,一个售价100块的护肤产品,成本可能只有10块,而其中内容物的成本只有2块,包装精美的瓶子成本8块。这就是残酷的事实。一个带有精致玻璃瓶外包装的产品,再套上个礼盒,价格分分钟翻倍。而其中宣传的关键成分很可能只添加了一点点,约等于没有效果。你手里的名贵护肤品与大宝的距离就等于蜂蜜与白糖的距离。虽然很气人,但是下次他们又出了新款产品,你还敢买。
可是包装设计就不重要吗?当然重要!可爱花哨的包装能体现出品牌商的价值观,也能让消费者的满足感爆棚,引发流行风潮。而且通常情况下包装精美的护肤产品的使用体验都不会差到哪去。如果你不差钱,Buy it!
差的包装设计当然也会拉低使用体验,尤其是容易变质、性质不稳定的产品。划重点!比如抗氧化产品VC,尽量就不要购买价格过于便宜的VC粉。如果产品没有做特殊配方,只是纯VC粉又放在开口很大的盒子里,是很容易氧化吸水结块变质的!除非你完全不在意这些并且准备买来涂身体。VC类的护肤品比较推荐的是做了特殊配方的产品,比如稳定的VC衍生物,不容易氧化。单只容量小一点,取用时不会接触太多空气的就比较适合。
成分
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买到不差的产品,不可以只看包装,关键是看成分。包装门槛很低,国内做假货的能做到包装1:1复刻海外大牌,之所以与正品做出差别其实是为了让业内人士区分真伪。想要用极低价格享受高质量产品,关键当然是看成分,前提是正规渠道购买。
怀着挑刺键盘侠的心理去浏览每一个产品的宣传资料。国内品牌的产品就去扒关键成分的添加量,因为添加量不够的话很可能没有商家声称的效果。国外的品牌非常建议参考海外官网,一个官网都做不好的品牌不是好品牌。其次再参考用户使用体验,用火眼金睛过滤掉软广告和黑粉,只留下真实体验的帖子和敢直接说成分配比的硬软文。举例,强生旗下的露得清蓝管A醇,虽然是海外品牌价格亲民,但是始终遮遮掩掩不敢透露A醇的具体含量,后来才发现添加量只有0.09%,只适合皮肤屏障薄弱的干皮与刷酸超新手。像我这种刷酸新手城墙皮根本是看不上的,直接买了露得清新款的0.22%A醇晚霜。
真伪?山寨?假洋货?
真伪当然就是名气很大的正品行货与作假贴标仿真的假货了。通常情况下,越流行、风很大的大牌产品越容易买到假货。因此尽量别贪便宜买价格过低的产品和可疑店铺的产品(比如店铺里只有一款商品就很可疑!)。不过也有比较热门的小众品牌也会有假货,比如以高性价比、成分为卖点的the ordinary。上面我说到假货能有意做到外包装与正品九分像,但是也容易被误判,因为不同批号的正品有时也有细微差别(比如印刷批号的位置就可能有变动,甚至品牌商偶尔也会增减产品成分),所以不要太听信真假辨认帖直接一棒子打死。在已知正品成分没有变动的情况下,主要依靠看性状质地闻气味的方法辨别。比如the ordinary家的30%AHA&2%BHA面膜,含有大量果酸所以应当是不太好闻的酸味,可是假货就做成了气味芳香的葡萄梅子味。有些果酸产品的仿品做到了颜色气味质感都很像,但是涂在创口上不会疼,而正品因为含有一定量的果酸,所以涂在创口上一定会疼。
为了确保买到正品,一般可以选择正规旗舰店、天猫进口超市之类的店铺,但是价格不便宜。预算足够可以办理外币卡去海淘,甚至出国人肉背回都行。预算不足可以考虑一些网红美妆店铺的保税区发货产品,保税区发货都是正的。另外就是找走心的靠谱代购,比如敢晒订单的淘宝店铺“年年家的代购小铺”。有些代购店铺可能只是在卖宝妈宝爸人设,可能需要避雷。
山寨产品不用说,就是把包装、品牌标识做得非常像大品牌。我之前去某地旅游的时候在景区碰到一家装潢高级的咖啡店,招牌是用草书字体写的。起初我以为是星巴克在当地开的特别主题店铺,后来定睛一看人家写的是星几克。购买护肤品时也同理,要说他是假冒伪劣也不行,人家确实是经过注册上市的正品,真的不是假货,但确实是山寨大品牌的产物。
假洋货很容易辨认,也很容易踩坑。假洋货是把自己的品牌包装成一个海外知名品牌,误导国内消费者购买。假洋货在生活中也能见到,比如去日本化之前的MINISO(名创优品)和元气森林,这两个品牌都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刚刚入驻中国的日本品牌,但实际上都是中资。卫生棉条有Bluetax(蓝宝丝),意大利面有EWEN(意文)。
假洋货通常价格便宜实惠甚至性价比极高,甚至有些是真正的进口产品,所以能从保税区发货。破除迷思的方法也非常简单,去Google搜索一下产品的官网吧,这是好习惯。一个国外品牌不可能没有官网